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遗产地斑块量化解析与保护策略研究(2)

这些量化模型,运用在历史城镇保护中,能够揭示其平面形态特征和遗产分布状况。但对于研究遗产地斑块和周边基质的相互作用关系,还需要引入空间组构理论。空间组构理论主要关注城镇空间布局与整体间的连接关系,不纠缠对空间之间实际距离等几何变量的考察,只要用轴线模型正确表达了历史地图中的街巷连接关系,就能在描述空间结构特征方面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该方法已广泛应用在城乡规划学和遗产保护中。

为了更加直观的说明以上量化模型在历史城镇保护中的应用,本文选择中东铁路干线7个历史城镇作为样本研究。它们规模适中,其空间结构即能体现铁路站点的标准化设计又能代表各站点不同的布局特色,在时空演进过程中遗产地斑块与基质之间形成的演化规律又各具差异,充分满足本文研究所需。

2 遗产地斑块的空间量化分析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中东铁路历史城镇为例,建立遗产地空间量化分析模型。模型主要针对斑块空间结构和遗产分布特征两方面进行量化。通过计算,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统计和分析,揭示历史城镇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

2.1 量化模型的建立

模型内容包括各类数据指标和遗产地斑块的聚落形态图。各组数据来源于对景观生态学量化模型的转译,聚落形态是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完成,其中对于遗产地斑块范围的划分并非以政府部门画定的紫线作为遗产地的区域边界,而是将处于历史区域边缘的建筑单体作为节点、以区域最外侧历史街道为边缘建立连接线,最终划定遗产地边界。采取这种方式划定的区域通常比紫线范围大,它能有效的将历史建筑、历史街道、历史时期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古树等遗产元素全部纳入其中,令人们可以从宏观、全面的角度看待遗产地斑块[3]。以下是中东铁路遗产地斑块的空间量化模型(表1)。

从模型可知,7个遗产地斑块从规模、面积、形状以及拥有历史建筑数量、密度、多样性上均有所差异。从规模和面积来看,面积最大的满洲里达128.5ha,约为面积最小的绥芬河的3倍。从斑块形状来看,斑块分为团状、带状和指状三类,其中一面坡的平面形态属于指状;横道河子和昂昂溪是典型的带状;其它遗产地基本为团状,其中扎兰屯和博克图的边界轮廓更复杂。从所拥有的历史建筑来看,数量最多的横道河子拥有历史建筑129个,数量最少的绥芬河含历史建筑30个。7个遗产地中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是扎兰屯,遗产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昂昂溪。建筑遗产密度最高的遗产地是一面坡,最低的是扎兰屯。

2.2量化结果的讨论

为了突出说明遗产地斑块所具有的特征,并令人更加直观的理解,文章将表格中的基础数据分组比较,并画雷达图展示。

首先将遗产地拥有历史建筑个数和建筑面积划为一组,进行比较(图1)。昂昂溪拥有119栋历史建筑,建筑面积达两万平方米以上,较同样拥有100栋以上历史建筑的横道河子面积小了一万多平面米,原因在于昂昂溪的历史建筑大多为住宅,只有一层,区域内大型公建数量少,建筑总面积小。绥芬河只有30栋历史建筑,建筑面积却接近两万平方米。虽然历史建筑数量少,可由于大部分都是大型公共建筑,所以建筑面积占据一定优势。由此可见,拥有历史建筑多的历史城镇,保留的城镇历史信息多,遗产地规模较大;拥有历史建筑少的历史城镇,保留下的建筑多是最能代表中东铁路时期建造技术和审美艺术的公共建筑[6]。对每个城镇来说,历史建筑作为城镇文化的积淀,均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从遗产地的形状指数和离散度指数分析(图2),形状指数是用来衡量历史区域形状的复杂程度,分维数是用来描述边界的形态特征,雷达图显示两个指标基本成正比。其中一面坡和横道河子的形状指数与分维数最大。横道河子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导致自身发展受限,只能沿等高线发展,城镇形态为弯曲的带状;一面坡由于铁道南部受到镇内城镇化和房地产开发的影响,斑块目前呈指状,是形状最复杂的遗产地,伸出的部分是当时的华人商业街,街道两侧建筑的装饰风格颇具中西合璧意味,体现了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融合,具有护价值[6]。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