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遗产地斑块量化解析与保护策略研究(4)

本文将遗产地现状平面图、中东铁路时期遗产地全局整合度和历史区域嵌入现状地图的全局整合度以轴线图形式表达出来,并标注遗产地目前在城镇中的位置(图4)。其它指标通过列表形式表达(表2)。

3.2演化特征分析

通过连接度、可理解度和集成度三方面来看,中东铁路干线遗产地及其所在城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从目前城市基质范围读取遗产地斑块句法变量来看,连接度相对较高,这说明遗产地与周边基质的联系好,空间可渗透性强[10]。通过对城镇的实地调研和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发现,连接度高的街道无论是在演变初期还是现在,都具备一定特点:它们均为城市主干道,承担着人流集散和货物运输的工作,街道两侧通常汇聚大量公建,尤其是商业建筑。

其次,遗产地内空间可理解度较高,原因在于其规模小、路网布局简单、空间结构清晰,人们对空间的辨识度高。随着发展,遗产地斑块成为当前城镇的一部分,新建区域不再以历史肌理作为空间结构的最小单元,导致整体拟合度降低,但却依然处于高理解度范围内,这说明遗产地空间目前与整体空间关系比较紧凑,遗产地与城镇基质连接顺畅、肌理相互延续。在这种情况下,遗产地不会独立于城镇大环境,方便从总体角度制定保护政策。

最后,从集成度来看,站点在演变初期,规模小、形态结构简单,城镇全局集成核中心十分明显,规模和位置常与局部集成核相对应。随着其发展方向和范围的变化,城镇中心在构型关系上发生改变,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类以博克图与横道河子为代表。这类城镇的特点是,历史区域作为城镇中心,其核心地位不仅没有消弱,反而增强[9]。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并未过多干预,新区格局几乎是沿着历史肌理自组织形成。究其原因,或由于地形地貌,在发展空间上受限;或因经济不发达,城镇开发晚,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以致格局没有大的改变。对于这类城镇,控制区域内人口增长和开发速度有助于保持其完整性。建议在发展时绕开历史区域,另辟新区。减少与城镇现代化建设和遗产保护的矛盾,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二类城镇以扎兰屯、一面坡和昂昂溪为代表。这类城镇的中心从历史区域偏离至城市新区[9]。扎兰屯目前的集成中心是中央北路与其两侧的分支道路共同形成的“树形”结构,位于历史区域以东。一面坡的发展重心是从道北发展至道南。虽然这类城镇以历史区域为支点,着力朝一个方向拓展,逐渐形成新中心,可正是由于集成中心的转移,暂时缓解了历史区域将被大规模开发的命运,使文化遗产得以幸存。所以在保护时,控制历史区域的开发强度,保持其作为局部中心的优势,控制街区内建设新建筑,保留历史区域的原始风貌至关重要。

第三类城镇以绥芬河和满洲里为代表。这类城镇的共性问题是,城镇在历史区域基础上发展,各类遗产元素均被严重破坏,历史与现代的无序穿插导致遗产的场所感缺失,整体风貌混乱[9]。历史时期的集成核中心地位下降,又无新集成核中心产生。针对该类城镇首先要结合历史肌理,对相对密集的建筑进行群体保护;对远离建筑群的进行单体保护。已被蚕食的区域不能进一步被破坏,新建建筑必须在保护历史肌理为前提下建设,并且从体量、风格等方面与之和谐。城镇未来的心中新尽量远离历史区域,避免城市建设对历史区域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4.结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