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网络音频生态域的构建(2)
时间:2020-01-21 18: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按照邵培仁的观点,自然地理层存在大量人造的物理空间,通过对环境的改造与再设计,推动城堡内生态因子走向开拓和平衡。传统广播行业是典型的媒体装置与物理空间的绑定,网络音频则打破物理空间束缚。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触媒行为在时移和位移状态下展开。伴随生活节律的差异性,裹挟丰富媒体资源的加持,触媒特征表现为片段化、个性化、多元化,传统线性直播流逐渐失去传播独占地位,用户喜好在不同场景接触不同的内容。另一方面情境适配程度越来越高,可分为期待适配和呈现适配。期待适配是指由于用户所处不同场景所造成的需求期待的差异化,例如,人民网通过云计算和智能大数据实时更新音频号内各节目的收听数据,通过性别比例、喜好特征等分析,从而对受众接收的界面进行板块的细分和推荐。呈现适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场景还原上,通过网络音频+AR+场景植入的模式,塑造出立体动态的场景弥补听觉单一渠道的不足,人机交互特性更是将时间叙事扩展至时空共同叙事。 2、媒介功能层:双轨生态闭环 媒介产品偏向于精神性,将产品生产链细化,需要经历的流程是这样的:原材料采集、购买、交换,到产品加工上的设计、包装、美工,再到产品传递、销售、交换,最后是互动、反馈、总结。网络音频业与传统媒介产品单一型生态闭环不同,它是一种两个闭环交叉的模型:通过平台媒介,生产者从音频内容生产到上传审核再到平台代管;消费者从免费下载或购买产品到转发、评论等互动沟通再到参与内容制作。两个闭环产生的交集则有第三方平台扮演协调角色,增进理解、化解冲突、优化产品。双轨生态闭环生发了涟漪效应,上游加大与独立公司和自媒体合作,着力打造分众化、小众化以及个性化内容生产环节;下游与横向行业进行交融,通过与图书出版、文化旅游、教育娱乐等行业的深度结合,沉淀优质内容、完成二次变现,探索三轮变现。 3、生态意识层:专业用户生产 媒介生态城堡中,居民的认知和行动直接影响媒介生态的建设和维系,邵培仁认为在一系列基础之上,为每个居民提供一切必要的接触机会和技能培训,改变媒介的外在控制为内在控制,促使居民进行更多的自为行为。近年来,某一形式或内容在网络端一经走红,便面临着跟风模仿的趋势,这种“复制粘贴”为主的模式,表现为形式同质化和内容相近化,背后往往隐匿着消费者流失的困境逻辑。如何高效、有序地生产,如何保证消费者产品选择权,如何保持主体生产积极性,一系列问题都指向了媒介生态的建设,只有每个人对于媒介有正确的知行,方能有效应对媒介问题。形成专业用户生产意识或许能够为规避问题提供些许参考,一方面,通过吸收精英参与创作来压缩草根创作空间,获得黏合消费者和延展专业性的双重效益,例如人民网音频号节目《徽州八记》由总台主持人李羚瑞、安徽卫视主持人任良韵、北大教授俞虹等参与录制;另一方面,在众包理念指导下,个体组成社区来生产内容、交互分享。社区内,成员通过互相帮扶和以旧带新来提升技能。例如,人民网音频号节目《和明星一起读经典》就邀请了王刚、佟丽娅、韩雪、张若昀等录制经典好文并与普通用户录制音频进行合成。此外平台管理者以成立“学院”开展专业培训的形式,扶持生产者的可持续成长,从而助力优质的内容生产。这一举措既提升了专业属性,又保障了IP权益。 三、生态域的构建 新时代技术语境下,智能被广泛应用于传媒产业的各个环节,重塑了传统形态与传媒格局,改变了产业竞争和媒介生态。古典媒体进入了大裂变时代,开启智媒时代已成为业界共识,而这一时代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各种关系的连接方式不同了。城的概念显然已经无法概括“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④这时,我们应及时做出升维思考——引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概念。“场域”概念将在网络音频业的发展中给予更多理论认知。 网络音频业中个体旨趣直接影响生产者的录制上传偏好与消费者收听偏好,个体旨趣不仅受个人教育经历的制约,还受社交中形成的认知的影响。在这一系统中,一方面生产者和消费者打破了原有的以组织标签凝结为社会圈层的方式,另一方面又鼓励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以个性化的偏好标签形成大大小小新的子集,这一新的生态现象与英国经济学家沃尔特·白芝浩提出的“习俗结块”概念不谋而合。在这一生态现象中,域内各要素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理清各要素相互关系对于理解生态域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