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从“字新闻”看网络语言的话语空间建构(4)

这样的网络语言,对原有的词语和概念进行拆解和重构,打破了公认的语法规则和语言共识,干扰了占有主导地位的新闻话语霸权的顺利实现,是带有一定反抗意义的“噪音”。但类似“字新闻”这样的网络语言,虽然对于传统新闻话语是一种抵抗,却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抵抗,是利用拼贴手法对于既有话语的改写,并不会彻底颠覆传统新闻话语,有时反而会因其简短凝练、饱含趣味、易于传播且互动性强等特点被传统新闻媒体所采用。例如,在2019年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的第一天,人民日报就与王左中右合作推出了一则“字新闻”——一个变形的“职”字,以不同的颜色区别出了“耳”,表示听民意查民情,将“只”化为一个公文包和一双腿,表示走基层办实事,寓意参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应要尽职尽责地履行职责,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加深,传统媒体固有的话语风格已经不能满足受众愈渐提高的信息需求。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而面对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快速、便捷、简练的信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对原有话语体系进行了补充与拓展。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具备的经济性原则、隐喻等修辞功能,以及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和赋予性特征及词语易于被复制和模仿的特性,使得越是简练、新奇和富于创造性的词语越能吸引公众的注意,越容易被媒体采用,进而促使相关事件迅速传播并产生较大影响。2012年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歼15的试飞指挥手势走红网络,王左中右也据此创作了一幅以“走你”二字结合手势变形的“字新闻”来描述此事件。而向来以严肃、权威著称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报道时,就引用了“航母style”这一网络语言,被网友们称赞接地气,并更进一步地推动了“航母style”一词的流行。对于已经了解新闻事件的公众而言,运用网络语言进行新闻报道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促进新闻事件的二次传播;而对于尚未了解新闻事件的公众,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则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有利于新闻事件的传播。

传统新闻媒体对于网络语言这种新型信息传递方式的运用,一方面丰富了媒体的表达,使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更易于且更乐于被受众所接受;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广度。网络语言进入传统媒体,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选择上的自由度,使传统媒体进行语言表述时,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官方媒体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网络语言的认可。传统新闻媒体在攻占新媒体市场时应该要适应网络传播的规律,紧跟热点潮流,合理使用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以此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中赢得关注,稳固话语霸权。

三、结语

在传统的新闻话语空间中,官方和主流媒体是新闻编码的主导者和把关者,掌控着绝对的新闻话语霸权。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互联网所提供的开放公共空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内容的生产之中,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生产的垄断,让新闻生产、发布和传播的模式发生了改变。文字符号不再仅仅只是新闻媒体和专业人士的话语特权,也成为了网民们表达观点态度、宣泄情绪、消遣娱乐甚至是制造舆论的工具。网络语言的创作者运用拼贴等手法,对原有的文字符号进行重新编码,将个人意识形态注入其中;而网络语言的接收者则根据个人经验对符号进行解读,并在这个解码的过程中,建构起双方共同的话语空间。在网民们生产的新闻内容中所使用的网络语言体现的是网民们的个人话语或群体话语,对传统新闻话语所掌握的霸权是一种象征性的抵抗,并不会彻底颠覆传统新闻话语。同时,这种网络语言对于传统的新闻话语也是一种补充,传统新闻媒体适当且合理的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网络语言,能够让新闻事件更为迅速及广泛的传播,提升社会关注度,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欣蔚. 新闻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骆昌日,何婷婷.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情感性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2):322-328.

[3]陈文钦.网络语言的兴起成因分析及其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96-97.

[4]钟欣蔚. 新闻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陈绍富. 基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

[6]梅刘柯. 网络视阈下的新闻报道语言研究[D].暨南大学,2013.

[7] 安尚勇,李燕.论新闻媒体对网络语言的规范运用[J].新闻战线,2017(22):45-46.

[8] 肖伟胜.作为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网络语言[J].社会科学研究,2008(06):190-195.

[9]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129页

[10]赵均.网络语言概说[J].现代传播,2005(02):96-98.

[11]范红.新闻话语的编码和霸权的形成[J].现代传播,2004(02):38-40.

[12] 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 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M] 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4]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 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5]杜丹.颠覆、抵制与游戏——网络文字涂鸦的亚文化话语空间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4,36(11):129-142.

[16] 陈雪丽.论新闻的“词化”传播[J].当代传播,2014(05):7-9.

[17]王濂.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新闻记者,2004(10):44-45. 

(责编:刘扬、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