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我是记者!
时间:2020-03-13 09: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叶奂 张远晴 乔申颖 余瑾毅 范显海 张赫(前) “他们是平凡人,更是战‘疫’英雄” ■ 张远晴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赴武汉前线的一名全媒体记者,我既要给报纸写文字稿,又要给海外网和新媒体“侠客岛”、“学习小组”拍视频。 我把文字和镜头对准了在武汉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医护人员、社区书记、志愿者、饭店老板、售货员、社区民警、下沉干部等,我跟着他们一起见证方舱医院的“休舱”、走街串巷巡逻、上楼登门送菜送药……这些近距离的观察和交谈,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武汉人民在灾难面前迸发的力量。 有一次,我去24小时封闭的社区采访。在一堆社区团购的米面油等物品中,有几份纸叠的生日帽。社区书记告诉我,现在采购不到生日蛋糕,但是居民有需求,社区就送了简易的蛋糕和生日帽。封城中一个小小的生日需求,背后却是武汉人民对生活的信心。 我去艳阳天酒店采访,因为疫情,酒店后厨被征用,为方舱医院和周围隔离点提供饮食。50多名员工每天要生产5500份盒饭。酒店的保安大叔兼职干起了打包工,负责给每份盒饭配酸奶和水果的营养包。他每天就坐在那边不停地打包,从上午5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当我问他一天要打多少包时,他平淡地答道:2000多个吧。这样的重复劳动,他坚持了一个多月。 我问过很多采访对象一个问题:你怕不怕?“90后”的下沉干部告诉我,一开始当然害怕,但很快就没时间害怕了,因为太忙了;社区书记告诉我:一开始也害怕,但如果我们这些共产党员退缩了,我的同事和数万社区居民怎么办?社区民警告诉我: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但1998年洪水、2008年雪灾都挺过来了,现在也能撑过去;医护人员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职业,病人在那边痛苦,哪里顾得上害怕…… 我的采访对象都是普通人,他们不说豪言壮语,但每一句都是最真实的个体情感流露;他们干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无不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在极限中坚持。他们是平凡人,更是战“疫”英雄! “只能以特别的心意表达生日祝福” ■ 叶 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从2月3日来到武汉采访,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很多朋友问我,难道你不担心被感染吗?而我觉得,到疫情一线参与报道的愿望远远超过了对病毒的恐惧。 到达武汉的那天下午,路上只有我们一辆媒体车,空荡荡的千万人口大城市,寂静得让人心疼。在武汉这一个多月,我采访过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的青年志愿者、守护疫情防控第一道关的社区医院院长、援鄂“天团”医疗队、因新冠肺炎感染而殉职的医生事迹,还有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危重症医学专家。在这场战“疫”中,我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努力奋斗,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更多的是暖心令人动容的瞬间。 2月13日,我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房跟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偶然发现医生的办公桌上,一张A4纸上用黑色签字笔画了一个生日蛋糕。护士长告诉我,当天是一位护士的生日,没有条件去给她准备生日蛋糕,小伙伴就手绘了一个“纸”蛋糕送给她。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只能以这样一种特别的心意来表达生日祝福,让人既温暖又心酸。无论疫情多么残酷,都阻隔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越是困难时期,友爱的瞬间也越让人感怀和铭记。2月15日,武汉大雪纷飞,路上没有行人,车辆也寥寥无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