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资本百亿爆雷疑云:抽屉协议、涉嫌自融!!!
时间:2020-05-27 16: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管理资产达2800亿人民币的广东私募巨头小牛资本如今深陷泥潭,大厦将倾。自2018年以来,其两家子公司小牛在线和小牛新财富先后爆发大规模逾期,涉及金额上百亿。直到现在,其位于深圳的总部办公室还常有投资人前来讨债。 此前,小牛新财富在常州、天津、青岛等地的分公司已被当地经侦立案。4月23日,投资人告诉投中网,小牛新财富重庆分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被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经侦支队立案调查。 巅峰时,小牛资本号称在海内外设有280余家分支机构,业务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员工总数上万人,服务客户超800万。如今,小牛旗下在全国多地的分公司出现经营异常,或无法联系,或已被注销。 与P2P平台小牛在线不同,小牛资本旗下的小牛新财富主要是为高净值人群提供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等业务,相比而言更为成熟,也有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 但小牛新财富在小牛在线爆雷9个月后,也于2019年3月7日开始出现逾期,两者成为“难兄难弟”。仅投资人掌握的情况,目前小牛新财富出现逾期的私募基金金额约36亿元,涉及1500位投资者。 这么多钱,去哪儿了呢? 投中网采访诸多投资人及小牛内部员工,试图找到答案。而随着调查深入,小牛资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比如,销售人员的种种乱象是小牛有意为之吗?一个投资标的股权一天三易其主的项目,到底是为谁在融资?一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和大股东价值8.4亿被冻结的股份,是因小牛新财富代售的5只逾期基金吗?而为一个已经丧失偿债能力的债权包装融资,并以自己的房产做担保,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在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一张由小牛资本编织的利益关系网也慢慢浮现。 1.销售乱象 触达一个个投资人的销售是这张网最细小的单元。 2018年6月,30多岁的王一通过亲戚介绍,认识了自称是富滇银行员工的杨芷。在杨芷的推荐下,一年之间,王一购买了三款银行理财产品,投入本金共计110万元,这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多在7.5%—9%之间。 冉淼也从2018年8月开始的一年里,通过杨芷购买了120万的理财产品。同样,杨芷也对冉淼自称是银行理财师,主要售卖银行理财产品。 由于是熟人介绍,且认为本就利率不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会出问题,王一和冉淼在投资时都没有对资金安全产生过疑虑。冉淼的资金基本都是通过线上转账,由杨芷帮其搞定合同后寄回。对于这些合同和投资产品说明书,冉淼也没有认真看过。 但事实上,杨芷在向他们推销理财产品时虽是银行职员,但所卖产品并非是银行理财产品,而是由小牛新财富代销的私募产品和金交所产品。 借银行职员身份让客户放松警惕只是开始,根据王一、冉淼和杨芷曾经下属员工的描述,杨芷在买卖环节还涉嫌违规拼单、制造虚假合同、签订抽屉协议等诸多乱象。 冉淼称,有些理财产品的起购门槛高达百万。当有投资者资金不足时,杨芷就会找其他投资者拼单,凑足一百万后,共同购买一份理财产品,每个投资者的出资金额为10万元起。 杨芷销售的由小牛新财富代售的私募产品,起投额就为100万元。对于风险系数较高的私募基金而言,100万的门槛本就是用来屏蔽不合格投资者的。但这一门槛通过“拼单”就转而让数倍的不合格投资者进场。 按照约定,拼单中,出资额最多的人将作为所有人的代表在投资合同上签字。分配收益时,钱会先打到杨芷的账户上,再由其按照每人对应的出资份额进行分配。 同时,杨芷还为拼单的投资者们准备了一份“合伙购买协议“,协议中注明了参与拼单人的姓名、投资金额、收益、产品信息等,最后由参与拼单的投资者签名,以此作为保护。 不过,在一份由杨芷出具,冉淼、王一等人签订的“合伙人购买协议”上,并没有出现任何公司的公章。 曾任职小牛新财富的前销售罗玲告诉投中网,销售们把这种协议称为“抽屉协议”,属于业内常见的操作手法,但这更多是销售个人做法,公司层面或并不知晓此协议。 长安律师事务所金融证券部副主任陈科告诉投中网,根据资管新规的部分规定,此类合同可能会被判决相关条款无效。亦即这份旨在保护拼单人权益的抽屉协议,很可能不起任何作用。 让冉淼觉得更严重的是,他称,在实际签署理财产品的合同时,签字人并非是出资额最多的人,而是由杨芷代签。甚至,在某款杨芷经手的理财拼单中,所谓出资额最多的人,根本就没有购买过这款产品。 那么,杨芷如此多的违规销售行为,小牛新财富是否知情,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根据投中网获得的一份投资人报案申请书显示,小牛新财富即便不是有意为之也存默许之意,而非只是个别销售的个人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