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志同道合的结果(书写新中国故事)(2)
时间:2019-07-09 13: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基于理解,才能共鸣。福尔蒂尼与中国农民告别的场面十分感人:“我们再也见不到面了。他们知道我们会记住他们的,他们也会记住我们的。……‘再见啦,再见啦’,他们反复与我们告别,紧握我们的手。虽然我们的车子已经远去了,所有的人都还在那儿惜别。” 阅读这些深情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异国友人依依惜别的景象,那一声声“再见啦”回响在耳边,那握手不舍的情景如在眼前。我们几乎看见眼泪在闪亮,路上的扬尘正弥漫在视野…… “他们徐徐地划桨,那样子就像威尼斯的船夫” 1966年,帕里塞作为特派记者来到中国并写下多篇文章,发表在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晚邮报》上,之后集结成书,以《亲爱的中国》为名于同年出版,并于1972年再版。这本游记成为帕里塞最受欢迎的旅行文学作品。 帕里塞的游记充满田园化的诗意,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情感深厚。这一点从作品名称就可以看出来,“亲爱的中国”具体说来,其实是“亲爱的中国人”。 在游记中,帕里塞非常重视对人的观察和描写。从文中反复出现的、描写中国人特点的词语可以看出,他欣赏普通的中国人,例如,“微笑”“热情”“节俭”“礼”“简单”等词语频繁出现。此外,他对中国人的观察细致入微,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和人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形象。通过分析这些场景和人物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帕里塞感知和认识中国的方式是直觉和感情: “我刚到广州几个小时:正是黄昏时分,湿热的季节正如西西里的春天,空气中飘着茉莉花和槐花的香味。……在船尾站着一位男子和一位长发飘飘、穿着黑色睡衣、肩披蓑衣的女孩。他们徐徐地划桨,那样子就像威尼斯的船夫”。广州令他想起了美丽的西西里和威尼斯。 在一次访谈中,帕里塞谈到对游记的看法:“一次旅行结束后,数据、信息或理性分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通过一些偶然的机会对人或事物产生的感情。”在参观紫禁城的时候,作家扶起一位摔倒的中国老人,当他听到对方说谢谢时,感受到了自己对中国人民的情感,“不能不说是一种感动。我回顾着这种情感,现在如此稀少。”是啊,他在用心感受中国。 作为来自意大利的知名作家,卡索拉、福尔蒂尼和帕里塞与中国人民间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是震撼人心的。他们在游记里记述了对中国的美好印象,描绘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民众形象。这些记述文笔生动,真情流露,既有理性分析,也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解交心,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真诚友爱,是如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诗句所说的“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所指向的人类仁爱精神的真实展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7日 07 版) (责编:袁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