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研究(2)
时间:2019-07-10 13: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首先,在网络谣言中,“沉默的螺旋”的发生机制并没有消失。其中占据支配意见的角色就是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受众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发生变化,劣势意见可能迫于群体压力和意见领袖的支配意见发生转化。泛娱乐化时代造成了舆论生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理性表达意愿逐步让位于情感的肆意宣泄,从而造成了新媒体舆论场的众声喧哗。[4] 如上文提到的农夫山泉谣言,同年2014年12月3日, 为了营销利益某施姓男子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推送谣言文章《农夫山泉停产,市面上所售90%都是造假水》,之后消息在微信平台内迅速传播。同时微信舆论场内一方支持一方认为反对,微信谣言文章发出之后,农夫山泉立刻产品滞销、大量经销商退货导致经济损失惨重。舆论场内的意见开始倾斜,并且在沉默的螺旋中优势意见越来越强,大部分的网友倾向于农夫山泉水质造假,因此才造成农夫山泉庞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微信公号中的意见领袖对推动“沉默的螺旋机制”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意见领袖的文章、态度、意见的引导下受众采取行动。如农夫山泉事件,受众在受到微信谣言的诱导下对产品失去了信任度,不购买甚至是抵制产品,从而导致产品的滞销、退货、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微信意见领袖所发布的信息或态度,符合网友的媒介接触习惯和心理需求,受众认为水质会影响自身健康,许多关键的敏感词既表达了意见领袖的态度,又直达受众的心理预期。 二、新型舆论引导的路径分析 (一)建构平等对话空间 传播者和受众之间需要达成共通的意义空间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微信意见领袖在发布文章、言论、态度的时往往没有与受众平等的沟通对话,意见领袖强大的影响力对受众施以认知、态度、行为层面的作用,受众对于自己追随的意见领袖近乎完全信任,这使平等的对话空间成为传受双方稳定情绪的一座中转站,意见领袖需要被规范到主流价值的轨道上,受众需要稳定负面的情绪。微信舆论场域是“咨询室”,则受众是有着心理需求并被错误舆论误导的“患者或来访者”,意见领袖此时充当着“心理咨询师”的重要角色,在不同的阶段,意见领袖引导舆论的工作重心和方式也不同。 破冰阶段。在心理咨询室中,咨询师作为专业人士能表达正确的价值观,与意见领袖有着高度相似性。虽然咨询师没有身处社交网络的中心位置,但在咨询室内他就是整个场域空间的主导者,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使来访者在心理层面有一定程度的失衡感。因此当意见领袖准备舆论引导时应转换自身的角色,表现的平易近人且易于交流,避免因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受众之间出现隔阂,更加接近受众的心理才能清晰舆论引导的方向。 引领阶段,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问题事件及其所引发的情绪存在于来访者的无意识状态,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逐渐认识到自己无意识的心理过程[5]。而微信舆论场域中的谣言往往是牵动受众内心负面的情绪,如恐惧、恐慌、盲从等。受众的多种情绪集合在一起甚至会影响舆情的走向,因此针对舆论主体现存的不明确性,意见领袖引领受众进入正确的价值观轨道,需要从受众的情绪上发力,创造情感共鸣,发挥意见领袖优势、发挥个人感召力。 身份认同阶段,在对话的过程中,来访者的价值得到体现并且被注意、被关怀、被支持和赞美,这就是身份认同。咨询师通过认同来访者的身份能够获取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一旦出现信息断层或信息失真,谣言传播可能恶化甚至发生群体极化。认同受众身份的意见领袖是很少部分的,那些将自己定位在精英领域的意见领袖与受众之间的鸿沟太大,往往不能获取到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受众的信息需要得到认同,同样,受众的身份也需要认同。 重复记忆阶段,心理咨询的过程是私密且个人化的,来访者吐露真实的信息之后是带有防御心理的,在之后的心理疏导工作中双方会有交际困难。而在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需要持续化的进行而非一次性使用,受众在态度层面上需要不断地受到刺激以避免产生防御心理。正如心理咨询需要双方不断深入了解,反复强调议题,反复回忆最敏感的心理区域。受众也是如此,需要意见领袖更加小心的对待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