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华中师大语文课程专家点评各地高考作文题(2)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如果没有全国Ⅱ卷的作文题,2020年的高考会对不住庚子年人类所遭遇的巨大苦难,也辜负了全人类同心同德地抵抗这场灾难中所焕发出来的坚强意志与爱的精神。苦难中开出的花朵格外烂漫,疫情之初,世界各国驰援中国,疫情蔓延之后,中国人帮助世界,在互相援助的物质包装箱上,大家不约而同地以美丽的诗句和哲言来表达相互的关怀与鼓励。我想,考生要是知道这些诗句或哲言的出处,以及伴随这些美丽话语的背景故事,一定会写得更有信心。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出自《墨子·兼爱》,是说人皆当怀兼爱之心,视人若己,在疫情中来理解,那就是别国的苦难就是自己的苦难。墨子约生于2500年前,那么早,中国人就有了这样的情怀。17世纪英国玄言派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说的道理跟墨子是一样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现在日本舞鹤市政府驰援大连的抗疫物资箱面,应该是他们首先发明了捐赠物资的箱面上加配古诗的美好方式吧。这两句诗出于唐诗王昌龄《送柴侍御》,全文是“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用在这里特别感人而又优雅。“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典出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唐代高僧法照大师曾写过《寄劝俗兄弟二首》,其一写道:“同气连枝本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更可能是日本友人援引的出处。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没想到这回他们以这样美好的方式来回馈了中国。“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是德国谚语,中国人非常理解这个道理,支援德国的物质写上这些句子,是不是拉近了彼此的心灵?“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出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图兰朵》中的一段咏叹调,三年前,《图兰朵》曾来杭州大剧院演出。杭州人民在援意物质上写上这个句子,多么振奋精神也震撼灵魂!

我想,考生顺着这些名言和诗句的解读,在阐释人类命运相连必须互相支持共谋发展的深刻哲理时,也在抒发灾难中人类仍然充满诗意的栖居在地球之上,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那种精神是永远与人类同在的。

另外,别忘了是演讲稿,对象是世界各国青年,激情,哲理,中国气度,世界眼光,人类情怀,都是必须的。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为考生,你在攻克大学的门槛,而面对高一的新生,你是过来人。高中三年,你有许多感悟与思考,现在要你给弟弟妹妹们分享,你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先给自己来个“自画像”吧,然后,告诉弟弟妹妹们对着“我”的“自画像”,争取高中三年比“我”画得漂亮一些。这是一封书信,应该遵从书信的格式,而且,道理说得透彻一点,可以举些例子来分析,话语则应该亲切一些,对吗?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