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太空表达
时间:2019-07-15 16: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摘要:国运盛,文化兴。《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辛勤耕耘的收成,是中国科幻文学厚积薄发的硕果,更是走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艺术反映,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本文从影片的故事内核出发,一一赏析内嵌在影片中的家园故土、和谐合作、坚韧执着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领略宏阔奇妙的宇宙之美,忧思地球母亲的不测未来,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属于中国人的影像思考。 关键词:家园意识;和合文化;愚公精神;故事内核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大卖,据统计内地票房为46.51亿元人民币,北美票房587.5万美元,是一部现象级电影。影片围绕着科幻、灾难、伦理展开叙事,故事内核、宏大叙事、视觉效果等方面都可圈可点,跳出了拯救地球的常规思维,不再是单纯的抵御外敌、战胜灾难或携带人类基因逃跑,而是带着地球家园一起寻找新的栖息地。深入分析,影片在故事内核上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是中国人用中国电影语言讲述的一个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在电影里,最突出的是根深蒂固的“家园意识”、谐振共鸣的“和合文化”、不畏艰险的“愚公精神”,这些文化精髓构建了影片的精神内核,如果说故事情节和科技支撑是影片的骨骼,这些精神内核就是影片的脊梁和灵魂。 站在中国百年电影发展史看,《流浪地球》的出品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空白,标志着一个新的电影类型“科幻片”在中国诞生,从此中国文化不仅仅在武侠片、青春片、爱情片等电影类型中呈现,还将在科幻片中独领风骚,《流浪地球》一步跨得更远,直接把中国文化带进了浩瀚无垠又深不可测的宇宙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流浪地球》成功开创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根深蒂固的家园意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①自然神秘伟大,地球命运难测,如若地球大限将至,人类该怎么办,是想方设法逃离地球,还是扶老携幼带着地球家园奔向新的宇宙? 关于地球命运的忧思,众多科幻片如《2012》《星际穿越》《独立日》《末日浩劫》《绝世天劫》等都有触及,全球资源枯竭、地震、火山、海啸、外星入侵……在《流浪地球》中,时间维度是五十年后,太阳急速衰老,地球面临灭顶之灾,人类连同家园将毁于一旦。与好莱坞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在故事内核、艺术置景、视觉效果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物理学家李淼说:“《流浪地球》的视觉效果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都是非常成功的,特别是视觉效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②让我们聚焦《流浪地球》的故事设计,面对灭顶之灾,影片中没有《2012》式的“诺亚方舟”,没有《星际穿越》中的星际移民计划,刘培强、韩子昂等一众英雄们实施的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带着地球去“流浪”,他们要的不仅仅是拯救亲人、朋友和大众,还有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家园,强烈的家园意识贯穿影片始终。 这样的故事设计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亲情、故土是家园意识最核心的因素。一看影片中韩子昂与刘启、韩朵朵的祖孙情谊,刘启对韩子昂“老东西”的称谓有点叛逆,得知他死亡时愤怒与悲痛交织令人动容,虽然刘启的扮演者屈楚萧在表演上尚欠火候,但瑕不掩玉。二看刘培强与刘启的亲子关系从温情到误解到和解的精彩演绎,因为缺少陪伴,刘启心中满是隔膜、埋怨以及深藏心底的对父爱的渴望,这一点很有现实主义色彩,这不就是当下中国普遍存在的父子关系的一个影像表达吗?三看联合政府宣布地球生命只剩七个小时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不远千里万里首先想着回家,与亲人作最后的告别,在故土安息,这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心结,那就是亲情至上故土难离。 从审美心理来说,《流浪地球》唤醒了观众或深或浅的家园意识,影片从中华文明出发,内嵌在剧情中的家园意识直击观众心扉,在审美上必然能引起强烈的共情,这也是影片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二、谐振共鸣的“和合”文化 面对巨大的灾难,电影美学在价值观上是秉持个人英雄主义,还是颂扬集体主义?单就太空科幻电影来看,西方电影选择了前者,经典的太空科幻片如《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星球大战》等都是英雄人物力挽狂澜,《流浪地球》选择了后者,并将“和合”的传统文化理念融汇其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