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从《流浪地球》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太空表达(2)

在无数的世界电影杰作中,“和谐”“合作”是一个普世价值观,但将二者合为一个传统的哲学概念“和合”却是中国文化的独创。“和合”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先秦的《国语·郑语》云:“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 ③,意为契约规矩能使“五教”和谐共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百姓安身立命。“和合”理念追求多样性统一,能够凝心聚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广泛深入,被国人奉为人生哲学。

同为太空科幻片,为什么《流浪地球》强调“和合”理念,奉行集体主义精神,好莱坞的太空科幻片是“不愿”,还是“不能”?这与太空科幻片的“宿命”有关,用历史的眼光分析,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太空科幻片不同于普通的电影,首先它必须遵循普通科幻片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主场在人类难以抵达的太空,在演绎故事时受到极大的时空限制,在空间上小小的太空舱人数少则两三人,多则三五人,类似一个小分队,受通讯等现代科技所限,与地面的互动交流也受到诸多时空限制。基于这样的故事背景,一般情况下太空科幻片不太可能表现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更适宜塑造个人英雄,这几乎成为太空科幻片不能塑造英雄群像的“魔咒”,集体主义、“和合”文化也就没有了可供演绎的戏剧空间。

中国科幻片的开山之作《流浪地球》的诞生打破了这一“魔咒”,准确地说从2008年11月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诞生之日起,这一“魔咒”就有了打破的可能性。《流浪地球》中,当灾难来临人类要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人物设计上刘培强、韩子昂、王磊、刘启、韩朵朵等一众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群像影,影片中找不到好莱坞大片中的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普通的救援队,甚至是尚未成年的孩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放下小我、摈弃纷争,40余万人、5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一场饱和式救援在全球悄悄开启——大难当前别无选择,全人类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结成了一个坚实的命运共同体。故事后半段,在中国小女孩韩朵朵的呼吁下,各国救援队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暂时舍弃回家团圆的机会,调转车头冲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跳出影片本身,一个时空跨度更加宏大场景已然在观众面前徐徐拉开,那就是人类将带着地球进行一场长达4.3光年、为时2500年的宇宙流浪,这一伟业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拯救地球行动中,中国世世代代所秉持的“和合文化”大放异彩,发挥了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

三、不畏艰险的愚公精神

《流浪地球》除了呈现在大银幕上的一组数据:4.3光年、2500年、100代人,还有一组数据来自幕后创作团队: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100000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冰冷的数据满载着文化,让人联起《愚公移山》中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所说的一段话:“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④

《流浪地球》与寓公移山的故事何其相似,一个要以人类的力量撬动地球在宇宙迁徙,一个要一锄头一簸箕搬移两座大山,两个故事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在华夏大地无处不在,在长城、古运河、都江堰等伟大工程中我们看到它的耀眼光芒,抗战时期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工作创业中要做到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内涵。

《流浪地球》的故事可谓现代版的愚公移山。首先在常规思维中,要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再撬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简直是天方夜谭,有幸的是这个天方夜谭的故事在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笔下成为了文学真实,为中国科幻电片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其次,从文学到电影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历程,从科幻小说到科幻片尤其难,小说《流浪地球》出版于2008年11月,2012年,中影购买了刘慈欣的小说版权,2014年启动《流浪地球》拍摄计划,历时四年后影片在2018年春节档上映,终于与观众见面。中间经历了剧本修改、资金短缺、电影工业问题等等,一度由于资金问题差点胎死腹中,科幻电影是特效最为密集的电影类型,何况还是太空科幻片,中国电影人要挑战这一陌生的领域,最难的恐怕是中国的电影工业技术不成熟,这一度被业界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罩门”……影片创作曾面临怎样的困境和磨难只有创作者知道吧!那么是什么支撑着团队勇往直前呢?是使命感,是信念,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智大勇,也是愚公移山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又一次绽放。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说:“科幻大片几乎都是欧美大片,中国电影想在国际上跟人竞争,必须得有重工业电影,但中国科幻不能一直缺席。”⑤在他看来,填补空白固然是场冒险,但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电影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