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结果如何,特朗普已经“赢”了(5)
时间:2020-11-05 17: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然而,拜登的儿子“拜冠希”的“电脑门”却被证明是有效的策略,原因并不仅仅是《纽约邮报》报道本身,而是社交媒体删帖从反面增加了其可信度。近两个星期以来,特朗普在摇摆州的支持率有着明显的上升,同时拜登支持率下降,意味着中间及偏保守派选民开始站队,除了归功于巴雷特大法官的任命,剩下的就是“拜冠希”神助攻的功劳了。 10月16日“电脑门”发生后摇摆州民调走势 RealClear Politics民调数据截图 民主党的直接反击包括曝光特朗普750美元纳税和他的中国海外账户,但是效果还不明显。 然而,就算美国人看不明白,中国人也应该看明白了。不论特朗普还是拜登爆的料,都是典型的“美式黑料”:故事关键证据多数难以证实,有的存在明显逻辑问题,通过故事本身可以简单粗暴地发现传播者针对的人群,并且通过反推可以清晰地看到讲故事的人想要获得什么利益。 之前特朗普被曝辱骂老兵就是这样的例子——没有关键录音证实,针对军人及军属,发起人是民主党利益相关,达到劝阻温和保守派和中间派选民给特朗普投票的目的。特朗普的税也是一个道理,针对的是他有偷税嫌疑,但是国税局没有可以曝出来的材料,那么750美元的税就没有关键证据,然而这篇新闻一出,特朗普选票已然被影响了。 同样,“拜冠希”同学的故事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拜登真的有足够的本事,为什么要让儿子寻寻觅觅地在民主党铁票仓特拉华州跑到一个特朗普粉丝那里修电脑?而且一般修电脑的人一定是电脑要急用,他反倒贴上兄弟的贴纸然后一留就是半年,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和拜登有关。 相比于在电影中追求细节完美的中国人而言,美国人讲故事煽动情绪的能力很强,但是基本逻辑和细节就不一定完美了。要知道,魔鬼常常藏在细节中。当然了,对特朗普而言,他才不管细节,他宁可用行政手段也要施压联邦调查局,把这个案件做成对拜登本人的调查,打击其选民投票热情,其他的并不重要。别的不说,你看他四年前当选后动希拉里一根毛了吗? 竞选策略上,或许是担心拜登出问题,他的老搭档奥巴马选择出山,高超的口才应该会给拜登一些加分,但是鉴于参加者寥寥,其影响还不好估计。 同样,关于近期的突发事件,拜登车队在得州被围堵,以及进一步的警察暴力与逐渐极端化的游行示威,由于距离大选日期过近,民调很有可能难以准确反映其结果,这些突发事件引发的投票结果变化究竟多大,答案我们只有到选举日才能知道了。 拜登竞选车队在得州遭特朗普支持者车队“伏击” 视频截图 五、美国将何去何从 这一场竞选下来,大家跟着坐了一回过山车,看了一圈热闹,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很难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解决。 美国的两党政治观赏性确实不错,但是其本身只是一个形式,目的是为了提供来自不同利益阶层的全面观点,从多个角度分析利弊,其本质内容还是要拿出对国家足够好的政策并组织力量实现。 然而,近些年来(尤其是2012年后)两党都发现,制造对手贪污腐败、通敌卖国、执政无能的故事并广泛传播,要比提出更好的政策更加容易;煽动选民的非理性情绪要比让选民理性选择更加容易;利用执政党优势犒赏自己选民,打击对手票仓要比竞选集会喊破嗓子更加容易。 这样的发现催生了一批只懂得竞选不懂得治国的政客,就像只懂得应试不懂得应用知识的学生。奥巴马这个美国人眼里的“高分低能”虽然不是这种人的代表,但是已经多多少少露出了端倪。而特朗普则是这个制度下的极端,如果说奥巴马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特朗普则是一个能把抄卷子和替考用到极致的人,至于其真实水平,不能说没有,但是不重要了。选举的逻辑是,如果你可以不去管疫情,然后还可以赢得选举,那么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疫情上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