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左手郑板盐城金鹰国际影城桥,右手施耐庵(2)
时间:2019-09-19 13: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缘于先贤杰出成就,兴化成为中国长篇小说发祥地、明清小说重要基地。《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是施耐庵的学生。《西游记》的各种版本均标注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而“华阳洞天主人”正是兴化籍“状元宰相”李春芳。除三部古典名著外,明清之际兴化还涌现出一批小说创作者,其中陆西星、李清分别创作《封神演义》《明珠缘》,刘熙载则因创作《艺概》而被称作“东方黑格尔”。 陈学文说,刘熙载的孙女刘韵琴,1916年创作反对袁世凯的现代白话小说《大公子》,成为“谁是第一个写现代白话小说”的有力竞争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化涌现出一大批在小说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作家,形成一个群星璀璨的作家群体。其中,毕飞宇以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中篇小说《玉米》先后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2011年,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入围的178部作品大名单中,兴化籍作家作品占了4部,分别是毕飞宇的《推拿》、朱辉的《天知道》、梅国云的《第39天》和顾坚的《青果》。最终,毕飞宇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以来,兴化籍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已经超过100部。 兴化市的作家队伍还有大量后备力量,其中,兴化市拥有地市作协、市级作协会员300多人,省作协会员近80人,中国作协会员16人,还有更多被称为“散兵游勇”的业余写手数千人。 被称为“散兵游勇”的业余写手,兴化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发表文章的载体。比如,兴化文联的《兴化文学》、兴化市作家协会的《纯小说》、兴化诗词协会的《昭阳诗词》、兴化社科联的《兴化论坛》、兴化市政协的《兴化历史文化》、兴化市博物馆《板桥杂志》、兴化市图书馆《品读兴化》、兴化市文化馆的《水乡文艺》,兴化很多中学都有校刊,《兴化报》还有文学专版。 此外,兴化市作家协会创办的“中国乡土文学论坛”,至今已有十多年。兴化市文联举办的“兴化文学课堂”,每季度请外地专家讲课,开拓兴化写作者的视野。兴化籍作家毕飞宇,每季度在兴化举办小说沙龙,请国内著名作家为普通文学爱好者讲创作体会。兴化的广场书屋,每周都有知名作家指导学生读书,被称为“文学义工”。兴化市图书馆还有一个“兴化作家作品馆”,只要公开出版的书刊,全部陈列在内。 是“根深叶茂土壤肥”?还是“肥土壤”造就“根深叶茂”?在兴化,这已经不必计较了,因为它们相辅相成。当外地人非议“中国小说之乡”的名号时,兴化市委宣传部长刘春龙总会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们古代白话小说成就达到《水浒传》水平的,当代小说达到毕飞宇水平的,小说人口达到兴化标准的,只要达到这三个标准,兴化就不争这块牌子。” 从2011年开始,兴化市设立施耐庵文学奖,旨在推动汉语长篇叙事的创新与繁荣,进一步提升汉语长篇叙事作品的世界地位。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权威性,成为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郑板桥”为何率先亮相? 尽管施耐庵影响如此之大,但兴化还是先打出了“郑板桥”这张牌。 郑板桥,原名郑燮,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乾隆元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 外人所了解的郑板桥,首先也是其字画。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穷极变化,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兴化从来不缺书画家。同一时期,郑板桥并不是画得最好的。李鳝画得就比他好。”扬州八怪书画院院长董怀勇说,但是,将“诗书画”三者综合到一起,郑板桥的艺术成就最突出,所以后人将他排在“扬州八怪”首位。 郑板桥首先但不仅限于是好画家、好书法家,他还是一位好官。在兴化人心目中,施耐庵是一本书,而郑板桥则是一个立体的人,字画反倒在其次了。 郑板桥的立体体现在诸多方面。兴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任祖镛说,郑板桥为官清廉,在外为官之时,从不卖画。不像当下某些官员喜欢“文贿”——字画不怎么样,却喜欢处处留笔墨,拿润笔费。郑板桥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