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茁壮成长的新错嫁寡情总裁放开我中国童书出版

原标题:茁壮成长的新中国童书出版茁壮成长的新中国童书出版

  70年来,新中国童书出版业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力推动下茁壮成长,从短缺到繁荣,从弱小到强盛,从封闭到开放,再到井喷式发展,创造了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20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中国出版强劲的领涨力量,成为一个格局合理、体系完备、市场活跃的朝阳出版文化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年出版4万多种、品种世界第一,年总印数8亿多册、在销品种30多万种、销售额达200多亿元人民币,拥有3.67亿未成年人读者,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有着友好出版交往的童书出版大国。

  童书出版是神圣又美丽的事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中国童书出版,是绽放在新中国大地上一朵美丽的出版之花。

  共和国初创:

  童书出版艰难起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月,即1949年11月,国家就成立了出版总署,开始新中国出版业的起步、规划、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少儿出版,也开始起步。

  初创的新中国家底非常薄,出版业在刚刚散去战争硝烟的废墟上起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出版中心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全国只有211家出版社,其中,国营出版社27家,私营出版社184家,出版物品种少、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以童书出版物为例,1950年全国出版的少儿读物仅有466种,总印数573万余册,其中种数的70%、印数的59%是私营出版社出版的。而且,当时全国6岁至15岁的少年儿童约1亿多,平均17个少年儿童读者才有1册少儿读物,呈现一种严重的缺书少刊的书荒现象。

  新中国的出版业艰难起步,迎难而上。出版总署一手抓统一全国的新华书店,把解放区新华书店成功的发行渠道推广到全国;一手抓出版社的公私合营、国营出版社的新建,并把全国的出版中心转移到首都北京。

  新中国的少儿出版也纳入到这个进程中。1952年12月,新中国第一家专业少儿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成立。1954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对私营少儿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版再版少儿图书1260种,印行1369万册,其中国营出版社和公私合营出版社出版的品种数占60%,印数占80.4%。少年儿童的图书拥有量也有所提高,增长到平均5个小读者有1册图书。

  但全国少儿图书奇缺的现象依旧十分严重:一是书店里无少儿图书新书可购,流通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旧小说和武侠图书;二是投机商人开设地下书店、马路书摊,推销的是一些内容不健康、色情淫秽、凶杀格斗、低俗荒诞、误人子弟的有害读物;三是在为数极少的少儿图书中,存在着儿童文学图书少、知识性读物少、中低年级读物少、学龄前儿童读物更少的“四少现象”;四是少年儿童读者最多的广大农村,几乎处于没有少年儿童课外读物的无书可读的“高度饥渴”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年儿童读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引起党和国家各有关部门的重视。1955年8月15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向党中央呈报了《关于当前少年儿童读物奇缺问题的报告》,在汇报了河北、江苏、山东等地有关情况后,提出了“大力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加强儿童读物出版力量”的措施。团中央决定在继续办好归属团中央管辖的在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加强小学中年级及学前儿童读物出版外,在北京创办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加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读物的出版,并建议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15个省份的人民出版社设立儿童读物编辑室,加强全国儿童读物的出版,同时还提出适当提高稿酬标准、加强发行和宣传工作、增设儿童阅读场所等建议。1955年8月27日,党中央批转了团中央的报告,要求全国有关方面积极地、有计划地改善少儿读物的写作、翻译、出版和发行工作。

  1955年10月5日,国务院机构设置调整后负责管理出版的文化部党组,向党中央呈送报告,提出了加强少儿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4条改进措施。一是大力增加少儿读物的品种和印数。计划在之后两年中,品种逐年增加25%,印数逐年增加20%,稿酬从千字5元至15元提高到10元至30元(当时文字最高稿酬一般为25元),并支付印数稿酬。二是增强少儿读物出版力量。在成立中央级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同时,加强人民美术、人民教育、通俗读物、音乐等中央级出版社和上海新美术出版社的少儿读物出版,各地方出版社也要注意组织当地作家写作少儿读物,逐步建立少儿读物编辑室或编辑小组。三是改进少儿读物的用纸和印刷质量,降低少儿读物定价。四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少儿读物的发行工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