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理论的认知边界与假命题(4)
时间:2019-10-25 23: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既有合乎情理的知识,也有虚幻、荒谬的观点,其很多论述把真命题与假命题混杂在一起,充满自相矛盾的论证。法国社会学家居伊·德波(Debord, Guy)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马克思时代的以生产力为核心的商品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以意象与幻觉占统治地位的“景观社会”,符号消费是社会景观中的一种假象。[18]鲍德里亚被这种假象所蒙蔽,认为商品的丰盛使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品及其使用价值,而是物品的符号及心理感受。对这一扑朔迷离的假命题,大量展示的名牌商品的纷华靡丽和休闲生活的贪欢逐乐,特别是大众传媒和广告制造出的种种幻象,在人们的头脑里渐渐形成符号消费的幻觉。 如果“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19]的话,为什么人们要把商品买回家,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商品,而不是在商店和广告里观看和欣赏商品符号呢?符号是一种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通过“看”对物品产生体验,人们每天到商店观看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每天在报纸和电视上观看商品广告,不就完成了符号消费吗?!但这种“观看”,岂能称为消费!没有一个精神健全的人会从事这种符号消费! 鲍德里亚却一度深信这一点,在《美国》一书中,他叙述了他在商品景观面前的痴迷与陶醉:他“被这种达到现代性极致的广告呈现所震惊,甚至思考其背后是否存在一个上帝的世界。一种玻璃橱窗的巨大化,巨大到消失的地步——所有人都被囊括进了橱窗之内,人们在橱窗中生活——人人都在观看,人人都在被观看——不仅人人,人们所制造的景观也在观看,也在被观看”[20]。这种“看”的文化,绝不能称为消费,只是对商品的迷恋和欣赏而已。把“看商品和广告”称作消费,甚或称作符号消费,不啻是一种精神妄想症。 真正的消费是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消耗的对象都是物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的消耗。包括生产资料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消耗,它属于生产本身。个人消费,是指人们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以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21]任何消费都离不开对物的使用,离开了物,就无从谈起消费。即使精神产品也寓于物品之中,精神消费也要先购买书籍、报刊、电视机、电脑、手机、磁盘、U盘以至电影票、演出票这类物品,否则就无法消费精神产品。鲍德里亚宣称的消费意义、情调和美感之类的符号,根本不能成立,因为这类抽象的心理现象产生于物质商品本身,来自物体的造型和色泽,构成商品的有机部分。符号不可能脱离物品孤立地存在,只有消费具体的物品才能体验它的符号。 鲍德里亚建构的符号消费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掠夺性、浪费性消费,揭示了发达国家占有财富和消费方式的某些真实情况,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当时面对“全世界有202个亿万富翁和300多万个百万富翁,也有1亿人生活在马路边、垃圾场和大桥下面”[22]的严峻现实,鲍德里亚的观点不适用一切阶层。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和水准也并非如此,因此这一认知有明确的边界。 (一)符号消费现象是西方部分富人的消费取向,不是广大工薪阶层的消费习惯,更不是穷人的购物倾向。以炫耀富有和上层社会地位购买昂贵的奢侈品(如高级别墅、名牌汽车、衣服和珠宝等)来证明他们的社会身份,仅仅表明他们在购物中只追求某种虚荣,而不是在“消费”符号。划清消费动机和消费对象的界限,是正确认识炫耀性消费的基本前提。 (二)消费具有明显的社会等级标识,高消费群体和低消费群体的阶级壁垒分明。鲍德里亚揭示的富人追求符号消费加深了社会的分层与对立,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在作为使用价值的物品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作为符号和差异的那些深刻等级化的物品面前没有丝毫平等可言。”[23]资本主义社会高消费与低消费的阶级分野,直接刺激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导致西方国家不断出现动荡和骚乱,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三)鲍德里亚指出,在符号消费中,“一切都可以购买,一切都可以出卖”。过去人们认为不能出售的像品德、爱情、良心和信仰等,由于人们之间充满交易关系,这些都成了消费品,社会良知被践踏。以炫耀财富和身份为目标的消费带来的浪费和挥霍,更是对社会资源无谓的消耗和破坏:高级奶制品的包装成本远远高于牛奶本身的价值,高级玩具的包装高于塑料玩具的制造成本,生日蛋糕的装潢大都高于蛋糕食材的价格……这些高成本的非消耗品(包装、装潢)都要白白扔掉。在食不果腹的穷人面前,这种不道德和犯罪的消费行为不断激化社会舆论。以获取符号为目的的某些个性化消费、时尚消费、特色消费、情感消费和其他偏好消费,消耗了惊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却没有引起社会管理机构和大众传媒的警觉。吸取鲍德里亚消费理论中的有益观点,划清消费品的物质享受和符号消费的奢侈浪费的界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