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古装剧中的礼文化表达及其传播价值探析(2)

梁启超把礼看作人类一切行为之规范:“有人所以成人之礼,若冠礼是;有人与人相接之礼,若士相接礼是;有人对家族宗族之礼,若婚礼丧礼是……故曰:礼所以承天之道以冶人情也。”具体到电视剧中,礼文化的表达可以分为物质外化和精神内化两个层面。物质外化层面包括礼仪、礼器、礼乐等礼的外在表现,通过古装剧的道具、场景、台词、灯光、音乐审美风格来表现;精神内化指礼义、礼学、礼教等礼的精神内涵,可以通过故事设置、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来展现。

(一)《知否》的人生礼仪和日常礼俗

礼的内容主要包含在《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中。《周礼》将礼划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但这个时候“礼不下庶人”,礼只是规范上层社会的产物。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古礼不行,孔子以仁释礼,将上层社会所行之礼改造为道德之礼。北宋时期,司马光认为“三礼”的要求不太适合一般民众,于是将礼的内容整理成《书仪》《家范》。到了南宋,朱熹以《礼仪》为经,《礼记》为传,《周礼》为纲,汇通三礼,建立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礼学体系。[6]朱熹编撰的《家礼》包括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祭礼,具有简易性、平民性和普及性。鉴于《知否》定位于北宋年代的家庭剧性质,本文采用朱子《家礼》对礼仪的分类进行解读。

1.祠堂的中心地位

北宋时期,祠堂被确立为整个家族活动的中心场所,被视为家族存在的灵魂和维系家族传承的纽带。《家礼》规定,一家的族长或家长为宗子,亦即主持祠堂祭祀的主人。主人需要每天到祠堂晨谒,家族成员“出入必告”,“有事则告”。[7]剧中的祠堂是按照北宋标准的祠堂仪制布置的,基本还原了古礼祠堂的样貌①。祠堂除了具有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功能外,还是规范族人行为道德的场所。违反家规、族规就要在祠堂受到教育和惩罚,更有甚者要被逐出宗祠,除名族谱。《知否》中盛家三姐妹就经常因为做错了事而被罚“跪祠堂”。明兰在大婚那天一大早也要到祠堂去告知祖先:“满门祖宗请听,今朝我嫁,未敢自专……”这不仅是宋人重视祖宗祠庙,祈求庇佑的行为表现,更是尊重长辈慎终追远的礼的表达。

2.婚礼的表达

“昏礼”在“五礼”中属嘉礼,现在演化为“婚礼”。在《礼记?昏义》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8]儒家的五常关系把夫妇之礼摆在首位,对婚礼非常重视。古代的婚礼讲究“六礼”,到了宋代,昏礼合并为“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礼。

《知否》中华兰的婚礼主要展示的是纳采之礼,即议婚之礼。通过聘雁、金鱼、筷子和礼书等细节还原纳采之礼的仪式感。明兰的婚礼场景主要展现的是亲迎之礼。《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有汴京婚礼的亲迎场面,“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绿缎、作乐催妆上车檐”。[9]剧中基本还原了北宋婚礼亲迎的礼仪,用大场景展示出整个迎亲队伍的浩浩荡荡,热闹非凡。到了男家之后,新郎新娘行参拜礼、“撒帐”礼、“合髻礼”(亦称“结发礼”)、“合卺礼”。这些仪式都具有合二为一、白头偕老的美好寓意。

3.丧礼的表达

丧礼在“五礼”中属凶礼。丧葬之礼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礼仪内容,也是传承至今未曾中断的礼仪形式。《论语》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又有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足以见得丧葬之礼在中国礼仪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宋代的儒家士大夫都把丧葬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也是表达孝心最重要的方式。朱熹《家礼》中把丧葬程序简省后仍为22个条目,另外还需遵循饮食、丧次、五服等礼仪制度。《知否》中展现了丧葬之礼的诸多细节。其中顾廷烨父亲的葬礼场面最为宏大,主要是遣奠(即出殡)之礼。顾廷烨虽然被逐出家门禁止参与父亲的葬礼,但还是在出殡时披麻戴孝在街边跪拜,以礼事之。

4.宴饮之礼的还原

宋人宴请宾客之风极盛,成为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剧中世家大族女眷们互相设宴邀请的剧情,展现的不仅是雅致奢华的“曲水流觞”席面,还有考究的宴请之礼。宋俗宴请,主人必先寄送请帖,收到者是否能去一般也回札说明。宴会之礼仍按《仪礼》之制,入席至开宴有拜迎、拜至、拜送、拜既等顺序,即迎宾、至阶、酌酒、客谢主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