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的礼文化表达及其传播价值探析(3)
时间:2019-10-31 10: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茶在北宋是“不可一日以无”的必需品,茶艺与茶礼也就应运而生。电视剧中专门对宋代“点茶”法做了讲述,也让这项被遗忘的技艺重回公众视野。“点茶”是北宋最流行的一种技艺,包括炙茶、碾茶、罗茶、烘盏、候汤、击沸、烹试等一整套程序。[10]中国古代人际交往中讲求“客来敬茶,不分远近”,是友好、热情,以礼相待的象征。今天仍然沿用“茶”的仪式象征。 5.相见与称呼之礼 两宋时期,人与人相见须行礼。北宋史学家刘敞就认为:“士相见之礼者,人道之大端,所以使人重其身而毋迩于辱也。”本剧更多表现的是士阶层的日常相见之礼。男子相揖、妇女万福为宋代通行之礼。俯首加敬和以手加额是更为恭敬的行礼方式,拜是宋朝盛行于朝野的相见之礼。剧中常见的叉手礼也是宋人相见时示敬致意的一种流行仪礼,即竖起大拇指交叉两手手指于胸前。 中国古代常用称谓可区分为对他人的尊称、美称以及对己方的谦称、贬称。这种习惯也沿用至今,是言谈有礼的象征。北宋时平辈间流行以字相称,比如盛长柏和顾廷烨互称对方表字“仲怀”和“则成”。一家之主被称为“主君”和“主母”。宋代无论士庶都称皇帝为“官家”。剧中在日常行礼和称呼上都做了很好的还原,让观众在一言一行中感受礼的规范。 (二)《知否》中礼义精神的表达 从结构上看,礼可分为内在形态的“礼义”和外在形态的“礼仪”。如果说“仪”属于礼的现象层面,那么“义”则为礼的本质层面。[11]各种外在的礼仪规范其实都是内在的礼义道德的践行,电视剧在展示各种外在礼仪制度的同时还传递着礼的精神内涵。 1.诚敬之义 敬是“礼”的根本表现,也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原则。如果说礼是外化的行为举止,敬则是内心的真实情感。“敬”有两层意思,一是敬畏,二是尊敬。所谓敬畏是人的内心需要保有的一种清醒冷静的状态。始终目标纯一,不能有丝毫懈怠。所谓恭敬是指人的日常行为实践而言的,尊敬父母,尊敬他人。 儒家还强调真正的“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只是装装样子,流于形式,没有践行礼的精神,也不算是懂礼。祭祀之礼是这样,日常之礼也是这样,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礼只是一种象征,它的本则藏在人的内心感应之中,离开了这个本,礼便失去其象征意义了。”[12]《知否》的主人公盛明兰生逢不幸,非但不自怨自艾,反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面对不公对待时能以礼待之、化而解之;在对待热烈追求时能够进退有度不逾矩;面对棘手的家族事务能处理得当,和夫君相敬如宾。与之相反,盛墨兰虽然表面上的礼节都看似做得很好,但也只是装模作样表里不一,不能称之为“有礼”。这种品行不端、心术不正的行为最终将自己陷于不义,也让家族蒙羞。剧中如此的角色设定具有明显的对比性和导向性。 2.孝悌之义 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家庭中夫妇、父子、兄弟姐妹间的各种关系需要靠一种秩序来维护,这种秩序就是礼。孝悌则是家族之礼的基本之义,也是处理好尊长和卑幼关系的基础。 儒家把孝看作仁之根本,并且上升到“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的高度。盛家的家庭关系中孝道是排在首位的,盛老太太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儿子盛紘对其事之以礼,毕恭毕敬。盛家三姐妹也每日都要去向祖母请安,规行矩步,安词定色,足以见其家风。 悌就是要求兄弟姐妹之间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兄弟和气才是一家团结和睦的关键。盛家二哥盛长柏就是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对待弟弟妹妹一视同仁以礼相待,在家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孔嬷嬷在教导规矩时把三姐妹一起惩罚,就是为了告诉她们兄弟姐妹之间“同气连枝,荣辱与共”的道理。 三、古装剧对于礼文化的传播价值 (一)建构空间,实现礼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自周公制礼作乐始,礼只是规范上层社会的产物。之后经过孔子以德释礼,朱熹把礼生活化,礼文化才得以在整个社会推广普及。近代以来,传统文化面临着强烈的冲击,礼仪、礼制、礼俗等逐渐淡出人们的社会生活,礼文化变成了只存在于经史子集中的概念被束之高阁。因此,礼文化在公众的视野中通常是严肃的、神圣的、枯燥的、高深莫测的。与之相比,大众文化则是有趣的、浅显的、娱乐的、通俗易懂的。约翰?费斯克把大众文化解释为“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有,为普通民众所钟爱的文化。……从其词源上看,大众最初不是用于指‘普通民众’(people in general),而是指多数民众(the mass of the people),以与贵族阶层、富人阶层或知识阶层相区别”。[13]大众文化虽然被批判为是浅显的、被动的,但却能够联系大多数的民众,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修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