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短视频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探析(4)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Hans J . Morgenthau)曾说:“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我们的实际情形一样重要。决定我们社会身份及所处社会地位的不是我们本来的样子,而是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⑤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我国在对外传播讲故事时几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宣传模式,而无视“接受者”的文化,但目前我国已逐步转变对外宣传理念,不断优化讲故事的模式。

从外国人的视角出发反映我国巨大发展变化,报道的主体、发声的主角不再是中国人自说自话,而是重视通过外国记者、在华外国人之口发声,从贴近外国受众阅读心理的角度出发,增强对外传播的引导力。十九大报告原文提供了中、英、法、西、日、俄、德等12种重要语种的版本,超过1800名外国记者报名参加了对十九大的采访,比十八大多出近100人。国内媒体充分利用外国记者踊跃投入十九大报道的机会,齐心协力铺设外宣窗口,通过外国朋友的目光折射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

十九大期间,人民网打造面向海外的多语种短视频《看见中国》栏目,通过西方人之眼、之口提供更具有说服力、更活泼生动的对外传播内容,吸引大量海外用户。大会期间,海外社交媒体累计阅读量达到2100万,互动量约18万。人民网的《海外看中国》栏目,是人民网美西公司策划打造的一档系列视频节目,十九大期间,该栏目采访多位外国人,从美国政要到旧金山街头的普通民众,从国际智库创始人到硅谷工程师……以海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通过“硅谷人喜欢中国创新”“国际智库赞美中国成就”“美国政要称赞中国发展”等主题,邀请国际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政要说出他们的“中国印象”,以国际专家之口来构建中国形象。该短视频系列目前还在不断更新中,如2018年发布的短视频《我在中国体验高铁》《美国学者谈改革开放》等。

在短视频中将外国人作为传播者,通过外国人之口来讲述中国故事,这种实施接近性传播的策略有助于打破不同文化间的传播障碍,以外国人更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构建中国形象。

四、“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短视频的传播渠道

(一)专业权威媒体引领国家形象传播方向

由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中国与其他国家话语体系存在差异,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国外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不绝于耳。如2018年8月19日,德国外交部长马斯接受采访称,中国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甚至建议德国与日本、加拿大等国建立“多边联盟”。因此,在当前的媒体背景下运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进行国家形象宣传与塑造,必然需要构建中国自己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其中尤为重要的则是专业权威媒体需就中国发展的一系列成就设置国际议题,形成媒体报道议程。中国权威媒体以传播者的身份引领方向,遵循传播规律,积极主动地去自我建构国家形象,给海外远离中国的受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形象。

十九大期间,中国官方媒体无不将这一盛会作为当年重点报道项目之一,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平台、多内容融合的融媒体报道矩阵,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都不遗余力展开贴近性、创新性的十九大报道,短视频更是因其短小生动广受欢迎而成为媒体宠儿,各官方媒体平台如人民日报、China Daily、央视网以及一些省级政府网站都制作生产了一些优秀的短视频栏目或作品。

国内媒体对十九大会议的反复强调不仅会形成国内公众关心的公共议题,更会吸引国外媒体形成报道议程,十九大会议的话题扩大至国际范畴,进而促使事件本身的关注度呈裂变式增长。不仅十九大如此,纵观近年来中国举办的国际峰会与其他体育性、文娱性活动,都是国内专业权威媒体通过对话题的反复强调设置国际议题,令世界媒体自发聚焦中国。

(二) 通过社交媒体拓展国家形象的传播广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