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微传播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西安工业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高校是思想潮流和意识形态汇集交锋的地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微传播展现出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从教育理念、传播生态和传播方式等层面都发生重大变化。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显复杂性、严峻性,要把握微传播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理念,不断进行路径创新,着眼于目标教育,不忘初心、遵循规律。

关键词:微传播;教育;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2-000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充分显示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加速,微传播的兴起和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价值判断、语言特点等产生重要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从教育理念、传播生态和传播方式等层面都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着巨大挑战。现阶段认识和利用好微传播,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微传播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现状

1.微传播的兴起和发展

微传播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以微博、微电影、微信、QQ、抖音、西瓜短视频、LED显示屏、电子广告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传播的核心特征就是“微”:即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多为语音、表情符号、语言等;传播体验是“微动作”,点击刷新、评论转发就能完成;传播渠道是“微介质”,手机APP、电子广告等[1]。随着4G网络发展,微传播“去中心化、草根化、开放式的理念,吸引着庞大的用户群”[2],迅速发展成为强大而独特的微传播力量,占据传播最前沿,成为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表面看来,微传播是庞大传播系统的小型化、微型化,但实际上,微传播代表了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外形“微小”,但实际上是传媒实质的升级。微传播突破了传统传播的诸多限制,基于微观、微小、大众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能够见微知著、以小博大,发挥其群聚效应[3]。

2.微传播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势更加严峻

我国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是各种思想潮流的聚集地,已然成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各种信息传递的多元价值必然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影响。网络传播空间已经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扩张的新战略要地,从未停止传播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潮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目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依然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外有西方渗透,内有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后。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发声,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微传播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热点的重要途径。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微传播”中缺乏新理念和新途径,缺乏吸引力而导致效果和话语权边缘化趋势。粉圈文化传播的圈群化也会吸引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这也导致学生对纯理论、枯燥的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兴趣,直接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传播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其社会功能也决定了是各种思想潮流的聚集地,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微传播的兴起,这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消解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话语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高校控制舆论的权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价值判断[4]。在传统媒介时代,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播的信息都经过“过滤”,所有信息均由官方发布。传统环境下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权威性有一定保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也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依然比较单一,教育客体都是被动接受,导致在新形势下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普及,网络微传播的兴起,人人都是发言人,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传统的教育方式跟不上步伐,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应有的影响力,逐渐呈现出被边缘化趋势。大学生是网络传播领域活跃的参与者,都会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微传播手段获取和传播信息,比如,某一个社会热点信息的传播和评论等能在短时间内覆盖数亿移动终端用户。与传统媒体报纸、报刊等相比,微传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产生的碎片化、内容多元化和传播速度快,普通网民就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传播解释信息,往往很难发出一个权威声音,但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就很容易弱化权威信息,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主要是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