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微传播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3)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微传播”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该着眼于目标教育,不忘初心、遵循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7]。

正视“微传播”的影响,重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微传播是一柄双刃剑,高校师生已成为使用“微传播”这一媒介的重要群体,“微传播”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负面影响。高校要正视其带来的影响,尽可能消除负面因素[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言说边界意识,为话语理念、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的创新性工作筑牢理论基础[9]。积极发挥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探寻意识形态教育新思路,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感与层次感,进而凝聚价值共识。

改变传播教育工作理念,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微”传播。微传播视域下信息传播的空间变得更加开放,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精简。意识形态的教育传播必须要考虑受众者的接受情况,也就是要从心理等角度考虑教育客体。在意识形态微传播的过程中要考虑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以及学习特点,要善于把主流意识形态“微语化”,融合网络资源,以适应受众群体的特点。四川凉山发生火灾后,英雄消防员不幸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在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微平台迅速传播,大学生们也积极转发、点赞、评论,传播正能量,像英雄们致敬,在学生中掀起热潮。在微传播中,传统自上而下的传播话语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微化传播内容,微化传播形式,实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传播效果。首先,应该建立宣传教育“微平台”,推进微传播,将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碎片化阅读中去。其次,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讲解,拓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最后,要积极发挥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围绕着立德树人目标,树立身边典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优秀事迹。

搭建平台,创新教育模式,将微传播的多元化传播方式与高校师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10]。相比传统媒介的传播途径单一和内容乏味,“微传播”表现的更加灵活多样,抓住“微传播”特征的优势,各类手机APP,包括支付、视频、交通、共享、理财、地图等应用型微平台也会自动推送相关信息。微课堂、微讲座、短视频、网课等网络平台学习也逐渐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动一动手指,刷一刷手机,几分钟便可以获取大量信息。重视微平台建设,创新教育方式,注重提升传播形态的吸引力,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避免单一理论灌输,要用生动形象地语言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如校园短视频、翻转课堂、各类文化创意活动等,搭建平台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微传播的魅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唐平秋.善用微传播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EB/OL].人民网,2019-03-21.

[2] 周连山.微时代媒体的责任及应对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

[3] 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4] 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2015(4).

[5] 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2015(7):12.

[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7] 邓智华.微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8] 曲一歌,王艳华.“微传播”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

[9] 黄君录.新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

[10]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北京,2017-10-18.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网络虚拟空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建设研究”(XGSY2017014)。

作者简介:李聪,男,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意识形态研究。)

(责编:段佩伶(实习)、宋心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