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循证视野下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研究(4)

循证预防性保护实践最终需建立完善的建筑遗产病理诊断系统,目前值得参考的是欧洲环境工程(Environment Programme)下开发的古迹损伤诊断系统(Monument Damage Diagnostic System,MDDS)。MDDS的前身是砖石损伤诊断专家系统(The Mansonry Damage Diagnostic System),旨在系统的组织砖石结构的损伤类型、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知识,以指导修复与维护从业者的实践。新的MDDS包含的内容范围扩大,不仅限于砖石结构建筑,系统中提供的损伤图集(Damage Atlas)在材料水平和建造水平上都能够支持损伤分析,帮助使用者正确定义观察到的损伤,并能够考虑到损伤发生的各项环境因素[24]。

建筑遗产的管理学风险也面对相同的问题与任务,只不过将结构、材料等“硬”科学问题替换为行为心理、管理、组织架构等“软”科学问题。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问题建立同样的病理档案,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这部分工作目前虽无例可循,但各类型的基础研究比较充分,应通过系统评价建立起记录、存储和搜寻的体系。

3.3 决策: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证据素材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证据素材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实践问题创立具有针对性的可用证据,主要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二是对项目进行记录和后效评价。

理想的证据应该是通过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对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和整合[19][25]。系统评价是对科学文献进行筛选和再评价,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尽最大可能降低偏倚,得到综合结论,呈现可靠证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类型分为定性系统评价和定量系统评价。定量系统评价(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s)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全面搜集已有研究,对同类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一般采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适合“硬”科学的实验室研究与现场实验。定性系统评价(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s)是指针对研究问题,经检索后纳入符合要求的定性研究,并客观评价、分析得出结论,一般采用主题综合(Thematic Synthesis)、Meta民族志(Meta-ethnography),批判地解释性综合(Critical Interpretive Synthesis)等方法,适合“软”科学的观察、记录、主观评价、分析、总结等[10]。系统评价是循证实践寻找最佳证据最重要的步骤和方法,是对已有知识的检验、评价和综合。

对遗产保护来说,因其不可再生的特性,有始有终的实践程序非常难得,完整的工程过程、结果、操作手段与工作时序是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从业者在实践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对整个维护、修复或者规划过程做详细的记录,并在工程结束后,进行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26]。经由评价而得的预防性保护证据分为四种,一是经过保护实践对已有证据的验证,二是针对具体条件新解决的问题。这两类内容按照“问题—背景—原因—措施—目标—结果”的结构加以组织构成新的证据。第三种是未能形成有效结果,对实践问题来说结果有不确定性。这类证据是进一步研究的素材,作为数据和案例挖掘的材料。第四是失败案例,作为反向信息也需要被存储起来。

创立证据集合的原则可以总结为科学和真实,系统和量化,动态和更新,分类分级,包含肯定、否定和不确定性以及共享和实用。证据的产生过程应该是透明化的,以保证外界的监督和随时修正和补充。

3.4 循证预防性保护的实践流程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日常性检测与维护,多关注建筑遗产本体的实时状态;二是风险管理与控制,多关注建筑群体中远期突发性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图6)日常监测与维护提供的损伤报告与病理数据也作为风险管理决策证据的一部分。

针对特定的遗产对象,日常监测与维护应建构包括问题集合、病历档案以及相关维护措施决策最佳证据的实践手册,并确定监测与维护的周期、工作内容、记录形式等。在诊断和解决已有档案的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和补充新的问题。以中东铁路为例,具体的维护措施包括规避易损行为,如对游人限流,限制建筑再利用功能等;规避易损环境,如修缮落水管及加强檐下防水,及时清除墙体周围积雪等;增加预处置措施,如对建筑增加防潮处理,木结构建筑油饰脱落后的补刷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