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战疫实录:写好历史底稿,三位前线记者有秘诀(2)

  与洪水、地震等报道现场不一样,这次疫情报道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对面采访异常困难,尤其是主战场——重症隔离区。一些媒体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采访,是非常好的办法,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视频连线也有局限,大多数时候,看不到细节,所以进入隔离区采访很有必要。但一些媒体带着专业设备进入隔离区,然后又将机器拿出来,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可能会造成医务人员的感染,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也给单位同事带来隐患。

  我们团队成员多次进入隔离区拍摄记录,直击“红区”,做了大量有影响的报道。我们的做法是,在医院内部感染控制专家的指导下,带小设备进入,然后将设备放在重症隔离区,在隔离区内将拍摄的内容通过网络传出来,随后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将设备完全消毒处理后,才拿出继续使用。这些措施虽然麻烦,但很有必要,也是专业的表现。

  大众日报社记者王凯:

  在“专”字上狠下功夫

  如何在一线最大程度地做好新闻现场的精彩呈现,发挥好现场记录的优势,是对每一个抗疫一线记者的综合考验。面对传播生态的变化,媒体人要在一专多能的“专”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

  1月25日晚,作为首批仅有的几位记者,我随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工作22年的媒体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有不少感触,也有一些思考。

  思考一:如何发挥好前线记者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形态和平台的多样化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性,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传播的主体,都可以是一个信源。在这次抗疫一线报道中,这种情形让我印象深刻。

  1月26日凌晨,山东医疗队刚到达国家卫健委指定援助地黄冈,我们随队的几位前线记者立足未稳,反映医疗队员们踊跃报名、出征、离别等信息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出现在后方,甚至已经被相关人士编辑处理后,分发到各类媒体平台,以多种产品形式出炉,迅速赢得了大量关注。

  随后,山东省内多家派员医院专门成立后方报道保障支持系统,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报道前方医疗队队员信息,除在自身网站、公众号、客户端等平台上推出外,还将相关内容同步通过原有新闻宣传渠道,向传统媒体输送分发,而这些素材正是大量后方记者急需的。另外,一些医疗队员还纷纷注册抖音、快手等个人帐号,直接将个人的工作、生活、所思、所见等直接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呈现,观看量动辄万级、十万级以上。

  这样,一条完整的“医护人员—医院宣传人员—后方记者—媒体”的内容生产供应链构建完成。它直通新闻当事人和新闻发生地,一方面连接新闻源,一方面执行后方编辑部的部署,直接对后方媒体服务。这些经过多方协作形成的报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毫不逊色于前线记者,这就对来自传统媒体的我们提出了挑战。

  同时,由于受疫情控制、人身安全、专业防护,甚至交通、环境等条件的限制,相比平时,这时候前线记者的信息来源、采访手段、采访形式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因此,作为一名前线记者,如何在一线最大程度地做好新闻现场的精彩呈现,发挥好现场记录的优势,为受众带来既专业又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报道,是对每一个抗疫一线记者的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的综合考验。

  3月11日,大众日报社记者王凯(左)在黄冈“小汤山”——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南楼7层普通救治病房采访。杨汝燕 摄

  思考二:如何确保报道的专业性

  在这次战“疫”报道中,快餐化、碎片化、情感化的特点明显。疫情暴发后,各家媒体均以超常规的阵容全方位展开报道,除原有跑口记者外,大量抽调临时力量加入,但也暴露出专业知识短板,一些报道停留在细碎、情绪化的简单呈现。

  与此同时,一些具备医学背景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却以专业化的报道获得热捧,尽管社交媒体的一些局限性也较明显,但其专业的表述、精准的呈现,也为我们专业机构如何做好这类报道,确保专业化水平提供了一个方向。

  2月11日,大众日报社记者王凯在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孔冠军 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