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运用及传播边控问题——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4)

“栏目式直播专题”是在客户端的导航栏上设置“直播”专栏,点击该专栏可以观看所有直播。该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受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视频直播的起止时间,而平铺式的直播预览界面会提高受众的观感,具有较高的视觉舒适度。比如凤凰视频客户端开设的“风直播”、澎湃新闻“上直播”和央视新闻与新京报开设的“直播”专栏,都将直播融合在一个栏目内,受众点击不同的直播即可进入单独的直播界面进行收看和互动。但另一方面,受众需要至少点击两次才能进入该专栏,此外,在该界面下还会出现与疫情无关的直播内容,在信息查寻和观看的便捷度上有所不足,用户的互动性也不够强。

(二)“去饰化”慢直播

在这次新冠肺炎报道中,“慢直播”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的关注,相较于“精饰化”的传统直播,“慢直播”是一种“去饰化”存在:固定机位、固定场景、无后期、无包装,它在灾难事件中主要起着一种“日常陪伴”“观者互动”“精神支撑”的作用。

1 月 27 日晚,“中国电信”官方账号在央视频开通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慢直播”建设,成为 2020年开年的最火直播。随后,央视频继续上线“云守望 :见证此刻期待春暖花开”慢直播,央视网则融合“慢直播 + 移动直播 + 连麦云直播”等多种直播形式,提供疫情信息的同时也直播武汉街景。其他媒体平台也纷纷试水“慢直播”,比如“封面新闻”于 2 月 26 日上线的慢直播“看看正在恢复生机的成都模样”,及时捕捉到经历了一个月“抗疫”斗争的城市居民渴望看到复苏的城市的情绪,结合“慢直播”这种原生态直播形式,当天直播了“成都早高峰实时路况”、“太古里纱帽街”和“晚高峰中的成都”,配以舒缓 悦耳的音乐,让受众看到了一个正在恢复生机的城市景光,颇有治愈感。

“慢直播”以一个固定的场景或内容进行自我的变化与阐释,没有后期的选择与加工,致力于提供全时的相对整体的呈现。?“慢直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 2009 年挪威广播公司(NRK)拍摄的纪录片《卑尔根铁路 :分分秒秒》,纪录片以最原始、最枯燥的方式,完整拍摄了一列火车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到第二

大城市卑尔根 7 小时旅程的完整过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受众提供一个窗口,观察世界,感受场景”。? 这类直播的存在其实也证明了“营造在场感与陪伴感,也是直播的一种重要功能”。?

央视频“直播造医院”的走红也是源于这种“慢直播”形态具有浓厚的“在场感”与“陪伴性”。一方面, 它非常契合这一时间节点大批网民的心理与信息获取需求,“无聊”的居家生活碰上新奇的直播内容聚集了千万“云监工”,网友们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观看直播,陪伴感十足 ;另一方面,这场“慢直播”同时也是一场大型的“线上社交”,火热的评论区时刻迸发出网友们无限的创造力,而“云监工”的身份也使得网友们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产生真实而独特的参与感与在场感。?

(三)自我更新的传统电视直播

虽然移动新闻网络直播在移动性和互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传统的电视直播报道在灾难报道中仍被受众期待。用受众的话来说,“平时总觉得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竞争的时候没什么优势,但越是到这个时候,观众越是到传统媒体来求证”。?在此次疫情报道中,电视直播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坚守内容优势,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跨平台传播,打破传统电视直播的时空局限性,切实提升电视直播的传播效果。

首先,以《新闻 1+1》为代表的传统电视直播节目在坚守专业权威的内容优势基础上联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挥了重要的权威信息解读和舆论引导作用。1 月 20 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对话钟南山,证实了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转折点。此后,自 1 月27 日起,《新闻 1+1》将节目主题调整为“今日疫情分析”,邀请最权威的专家和决策者对当日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和提出对策。同时,《新闻 1+1》联动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直播内容,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可以看出,即使在移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看似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逐渐消退,但具有普遍公信力的传统媒体仍被人们期待,特别是在突发的危机事件面前,受众仍渴望获得最权威人士的解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