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须走好走实网上群众路线(5)
时间:2019-11-29 09: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一是内组矩阵,建立联动服务机制。我们从自身管理服务领域出发,建立了聚合类的服务矩阵和联动发声平台,组建了平台化矩阵——国资微博微信发布厅,垂直化矩阵——央企微信矩阵、抖音等,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议题上开展内容联动、服务联动。 二是外拓关系,建立广泛统一战线。以“国资小新”为中心,线上紧密团结相关各方、持续互动,包括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企业、NGO、自媒体、网络名人等,实行数据库管理。 三是对标管理,建立新媒体指数体系。用好新媒体矩阵,要有一套可以发展对标的指数体系。从受众接受度、活跃度、权威性、共鸣、责任等五个维度出发,建构矩阵对标模型,定期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新媒体指数、中央企业微信指数榜等。 除了线上联动互动之外,我们在线下还组织了120多场“对话新国企”网络访谈、150多次“走进新国企”网络采访、20场“国资微沙龙”和6次“中国企业新媒体年会”,进行资源对接、观点对谈、发展对标。 问:“国资小新”与网友、粉丝保持经常性互动,这些互动、交流对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委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 答:这些年,国企改革蹄疾步稳,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四梁八柱”密切配合,基层试点亮点纷呈,成效显著,有目共睹。“国资小新”与网友、粉丝持续互动,不断寻找契机把国企改革相关问题讲清楚,让普通公众能够感知到新国企的新变化,破除了公众对国企改革话题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本身起到了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鼓舞国企士气、凝聚广泛共识的实际效果,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同时,我们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中,也在聚焦民意、发现民情,为国资委的舆论引导,乃至改革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问:“国资小新”的持续运营, 对国资委在公众中形象的改变是否有作用? 答:长期以来,公众对于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舆论场内甚至存在着标签化、妖魔化国企的现象。2012年准备开通微博时,我们对当年全网涉及国资国企的舆情大数据做了定量分析,发现国企的“脸谱”中,既有“改革”“创新”“责任”等正面评价,亦有“腐败”“亏损”“垄断”等负面标签。主动回应关切、积极解疑释惑、重建公众信任、提升国企形象迫在眉睫。新媒体成为我们加强国企形象公关、实现“变道超车”的最佳路径。2017年底,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媒体时代,央企顺应“互联网+”背景下媒介融合、企媒合作、政企合作的新趋势,新闻舆论工作呈现出共享共建、互通互联的新常态。2012年以来,国资委带领众多央企形成央企新闻宣传矩阵,成为央企新媒体传播的一大特点,不仅重视日常的资源整合,在重大议题引导方面,更注重协同发声、联合造势、强化传播效果、增强互动时效,有效改善了过去某些央企普遍重内宣、轻外宣,“以我为主”“我说你听”的单向宣传模式,央企整体舆论形象显著提升。 政务新媒体不等于媒体,壮大主流舆论场还有赖全媒体传播 问:“国资小新”成了有影响的政务新媒体,你们从“新闻干事”变成了媒体人,您对这些变化怎么看? 答:“国资小新”是政务新媒体,但是不等于媒体,也不等于自媒体。她的主要作用在于权威发布、整合内容、引领舆论。也就是说,在整个传播链条中,她只能承担信源和信道(渠道)的一部分,其他方面还需要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评论。 说政务新媒体不等于媒体,是因为前者重在权威发布、推动解决问题,后者重在深入报道、评论、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媒体可更公正客观地宣传、报道、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说政务新媒体不等于自媒体,是因为政务新媒体关注立场和导向,必须有自己的角度和尺度,而自媒体往往关注流量和利益,容易忽略底线和红线。 我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而不是普通的媒体人。我们要从单一的政务媒体运营向全媒体整合分众传播转型,主动设置议题,增加有效信息供给,“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动引导舆论,和主流媒体一起引领自媒体,带动广大网民参与,开展全媒体传播,壮大主流舆论场。 问:国资委有了自己的发布平台、宣传渠道,直接面对广大受众,对你们来说,媒体还有以前那么重要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