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文本的虚拟化呈现与审美嬗变(3)

在论及资本的原始积累时,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这人世间,从头到脚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鲜血、透着肮脏。诚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曾为世界的乃至人类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了资本发展过程中,强者强加给弱者的种种暴行,看到了资本在循环和增殖的过程中,对于人的内在自由的践踏和对人类文明的摧残。我们容易看到事物带给人们的好处,却经常忽视它带给人们的不利。哲学家杜威曾表示,人们把那种对他们有主要价值的东西当作是唯一实在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真实性和高贵性被等同起来了[8]。

西方的媒介是作为企业的面貌示人的,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往往更加积极地适应新形势,采用新技术以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在虚拟的新闻文本面前,受众被眼花缭乱的、沉浸式的、形式所吸引、驻足与流连。采用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往往需要持续不断地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这一方面,资本雄厚的西方媒介集团是毫不吝啬的,并且能做到“敢为人先”。

中国现代的新闻媒介诞生在民族解放时期,一开始就是为党连接人民的桥梁、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任务而展开工作的。中国媒介的市场化改革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达到了高潮。从92年前后至90年代末,媒介产业化的步伐得到加快,一大批面向市场、注重经济效益的媒体纷纷创办[9]。1996年,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启了传媒的集团化之路,媒体开始朝着做大做强之路迈进。此后的一二十年,中国媒体不论是从资产规模上,还是从机构规模上以及影响力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媒体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与阅读兴趣,媒体的产业属性得到彰显,这就为中国媒体的新技术采用奠定了基础。

纵观中国与西方媒体的成长与历史演进,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不断地资本增殖,使得媒介作为企业在市场大风大浪中占得勇立潮头和占得先机,媒介集团不得不采用新技术以满足受众的阅读趣味和审美偏好。说到底,今天媒介新技术的采用与推广是资本的生产逻辑使然。

(二)消费的逻辑

一般意义上认为消费即对商品的购买,满足的是人类的物质或精神欲望。在物质条件相对受限的“前现代”社会,消费满足的仅仅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体现的仅仅是具体物质的消费;及至社会发展到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时期,人的消费转向了为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意识活动领域的消费,体现的是对精神的消费。“消费社会”是最近一百多年来西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重要产物[10],这一术语的诞生是基于两次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在后现代环境下,人的消费欲望的膨胀和消费行为的凸出。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对“物”的消费的整个过程是以“生产”为中心,消费“物”只是工业过程的结果,是生产的结果,它在整个工业运行过程中并不扮演核心的作用。换言之,是生产导致消费;而在后现代语境下,“消费”一跃而上成了工业过程的核心概念,成了工业生产的起点和终点,成了人们进行生产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宿。即消费创造、导致、决定生产。

在文字为主要传播符号与传播手段的历史时期,文字是整个传播过程的逻辑核心,而且占据了人们消费的主要形式。在工业革命的起始时期,为了获得世界各地的商业信息,英国的工厂主们争前恐后地阅读报纸,从报纸上提取出有价值的生产信息,从而支持了报纸的早期发展;在昏暗的政党报刊年代,人们消费的是由党派提供的揭丑性、攻讦性文字报道,造就了那个时代的新闻特色。

人是存在欲望的动物,图像作为传播新形势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在一两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趣味。在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伴随着新的媒介产品形态的不断迭新,人们的消费习惯由文字转向了对图像的消费。图像带给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曾经照相技术诞生后,就有人大呼绘画艺术的凋亡。此外,消费图像的知识储存门槛比消费文字的门槛低得多,三四岁的孩童就已经可以举着手机娴熟地进入动画片播放的页面;成人更经常通过看视频来获取信息,巨幅广告也总是洋溢着明星做作的微笑……似乎在以图像作为传播符号、意义载体的历史时期,人们更愿意消费图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