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文本的虚拟化呈现与审美嬗变(5)

在虚拟技术被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时,是作为一种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来使用的。但是,在广阔范围的应用中,这样的一种新媒介技术应用对人的影响却不像其他媒介技术那样“轻微”,它将要改变人的空间感知方式,而这方面是和人类生存方式息息相关的。

(三)读者:沉浸等于还原?机构:技术加持?还是技术挟持?

虚拟新闻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使人沉浸”,遨游在由程序化数字提供的虚拟空间里,人们“体验”着新闻事件、“消费”着新闻事件。传播过程原理(“香农—韦弗”定律)揭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噪音”的干扰,所以,随着传播过程的延长,信息的质量就会有所失真,信息的数量也会打了折扣。

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式新闻文本是记者头脑中建构的新闻事件的文字化表达。在此意义上,新闻事件从文字到读者眼前经过了记者一次的加工和建构。在虚拟新闻文本中,程序化的情景建构不是直接来自于新闻事件,而是来源于记者已经建构完成的文本。即在虚拟新闻文本中,新闻事件到读者受众的眼前经历了两次建构的过程。所以,在虚拟新闻文本中,新闻事件的原始意义无可避免地被大大“贬值”与“阉割”了。

新闻生产机构是人们生活信息的最重要的提供者。在新闻报道领域,新闻机构是虚拟技术使用的普遍群体。我们都知道,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媒体对虚拟新闻技术的采用无疑是增强了媒体的生存适应能力,使得媒体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今天,占得先机。但是如果对技术的不见限制地滥用,就会使媒体产生极强的技术依赖性,以文字为核心逻辑的生产新闻生产方式就会转向以虚拟技术为核心逻辑的生产方式。一如学界所讨论的那样,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提供。做技术不是媒体的强项,如果媒体转化为以虚拟技术为核心逻辑的机构,那么媒体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媒体是否还是一个文化属性为主的机构值得存疑。

结语:

空间体验决定生存体验,从欣赏文字到沉浸虚拟的新闻体验转变,实则是人们的审美发生了转向,一种从二维审美向三维审美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资本和消费主义扮演了足够重要的角色,但是这种转向除了带给受众一些娱乐与快感之外,更多的带来的是阻碍人们对真相的接近。那么对虚拟新闻文本的诞生价值以及它的归宿的研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郜书锴.全媒体: 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4): 37-42.

[2]伍乐平,张晓萍.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的多维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3):7-12.

[3][英]鲍山葵著,周煦良译.美学三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4 ~ 5.

[4]杨慧,雷建军.作为媒介的VR研究综述[J].新闻大学,2017(6):27-35,151.

[5]刘义昆.重构新闻业的想象: 虚拟现实新闻的创新价值与实践困境[J].南京社会科学,2018(7):113-118,132.

[6]张小强,周晓淇. 国外报业数字化先驱媒介融合的进展与挑战——以《纽约时报》和《卫报》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8):109-115.

[7]谢宏声.图像与观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54.

[8][美]约翰·杜威著,傅统先译.经验与自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9.

[9]林晖,李良荣.关于中国新闻媒介总体格局的探讨—关于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的构想[J].新闻大学,2000(1): 20-25.

[10]张佳,王道勇.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的演进及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8(6): 137-141.

[11]姜爱华.马克思关于社会交往与人自主意识的建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5):63-65.

[12]喻国明,张文豪.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12): 47-50.

[13]常新.智能化时代审美的表征:对虚拟真实的一种理解[J].江海学刊,2019(2): 64-70.

[14]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3-104. 

(责编:刘扬、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