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论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传播理念的嬗变(6)

建国初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广播电视技术单一、发展缓慢,且主要集中于规模拓展的粗放型应用目的之上。随着8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速度提升,促成我国广播电视技术作为核心支撑的理念广泛成为共识。1983年成立的国家广电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决策方面的咨询机构,科技委承担结合国内外广播电影电视科技现代化经验和先进技术对我国广播电影电视科技工作和事业建设进行决策建议和政策厘定的重要任务。2007年以来,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并成为定期召开的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的重要补充。

2009年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广播电视的有机融合。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提出三网融合阶段性目标和五大重点工作。 2012年,首届全国广播形式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2012年工作进行介绍,体现广播电视科技服务于宣传理念的当代深化与贯彻。进入多元的媒介传播阶段,广播电视进一步把握广播的声音传播特色与电视的视觉传播优势,通过媒体人的自媒体渠道创办个性化电台或者将电视内容进行短视频的再创作和加工,一方面适应移动互联传播特性下的内容匹配,努力推动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与新兴移动媒体的相互融入与协同发展,将广播电视的内容进行跨媒体的再加工与传播,如@央视新闻以及CNTV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的视频均是由电视新闻内容的剪辑压缩版;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声音和视频特色资源,打造“影视听档案库”、制作“历史影像资料”,在多元媒体传播时代塑造基于媒介视听特性的特色品牌资源(库),进一步承续发扬“自己走路”的思想理念并赋予其更为多元的实践途径。

2018年,全国已批准开办151个高清电视频道,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1.59亿,中央三台和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媒体智慧融媒体建设明显提速。 随着我国5G技术的成熟与逐渐推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一步深化5G核心技术在4K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新媒体找那个的而应用,加强媒体与互联网、高新技术研发企业的合同,共融推动智慧广电建设。

技术的推广并非数量取胜,数量规模的追求离不开质量效益的控制 。作为传播理念中内部组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始终是推动中国广播电视70年发展、实现主流话语和思想覆盖的中心。

外部效果理念:从政治依附到公共服务

作为广播电视传播理念指向社会层面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传播所要达成的效果既反映于传播动机又体现在受众观——通过考察70年来广播电视与受众关系的变化历程,体认广播电视传播效果通过从政治依附到公共服务的变革完成引导公众、建构社会的功能。

1、50年代-60年代中期:以宣传教育为核心的早期受众服务观

1950年全国新闻工作会议认为人民广播事业应建立在确实的群众基础上发挥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奠定了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我国广播电视发挥社会效果的理念基础和传统。在此受众观和效果理念的导向下,早在广播事业创立伊始中央就高度重视广播与听众的密切联系。1950年,中央电台举办《收音员服务》节目,上海电台最早成立“广播之友”组织,使广播更好地服务、联系群众、联系实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办了一批面向中国广大听众、满足大众需求的节目,如“报摘”、“联播”等新闻性节目,“社会科学讲座”以及针对少年儿童的对象性节目。

1956年7月25日召开全国第四次广播工作会议,提出根据广播特点对待“百家争鸣”,在文艺广播中贯彻“百花齐放”精神,满足听众对广播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后全国很多电台创办直接为听众日常生活服务的节目,如北京电台开办《周末广播》,介绍首都风光,兼做导游;各电台的文艺广播节目蓬勃发展,《星期音乐欣赏》、《周末音乐会》等文艺广播饱受好评。1957年后由于反右倾斗争的扩大化,刚刚兴起并取得良好受众反响的改革被迫中断。

(责任编辑:admin)